去年9月以來,淮安市洪澤區(qū)法院依托“無訟村居”創(chuàng)建工作機制,拓展訴調對接至公證領域,通過賦強公證文書法律效力,訴非有效銜接,既減輕群眾解紛成本,又緩解了法官辦案壓力,100余件糾紛適用公證賦強文書而結案,平均用時僅一天,與進入速裁程序案件平均審限31.25天相比,實現勝訴權益縮短了至少30天,成效顯著。
構建訴前公證對接陣地。在訴調對接中心設立專門的訴訟與公證對接工作室,主要向糾紛當事人提供咨詢服務和調解建議,并對無糾紛或無訴訟相對人的案件、有調解可能的家事類糾紛案件,在司法審理前進行公證前置處理,根據當事人意愿開展公證調解服務,實現案件有效分流。該工作室制定了工作流程、服務范圍等相關制度并上墻,安排訴調對接中心一名專職人員引導當事人合理選擇糾紛解決方式,協助公證員做好訴與非訴案件分流、案件材料移轉等工作,跟蹤服務,解決訴訟與公證對接中的相關程序性問題。
健全訴前公證對接機制。與區(qū)司法局聯合制定《關于開展訴訟與公證(人民調解)對接工作的實施細則》,擴大前期試點提供服務金額至20萬元,明確對該數額以下金融借款糾紛,一律在訴前先行調解,在核實當事人身份,確定爭議標的、履行方式、時間等主要內容后,由公證員當場賦強文書,以減少金融借款批量糾紛涌入法院。如洪澤區(qū)農商行率先將標的20萬元以下金融借款糾紛與公證處進行對接,占該行金融借款糾紛總量的近六成,僅有四成的糾紛由法院審理,大大減輕了法院的審判壓力。
強化雙向信息互通機制。暢通遺囑、繼承等類型案件快速查詢通道,同時授權公證機構可借用法院案件數據庫,查詢相關案件的審理、執(zhí)行情況和相關裁判文書,實現案件資源信息共享,保障公證員依法履職。定期召開法院、公證、人民調解訴前公證對接聯席會議,通報糾紛風險,會商新情況新問題,推進公證對接工作有序健康發(fā)展。目前,已經召開聯席會議3次,解決擴大公證數額、降低公證費等事項12個,保障了訴前公證對接工作順利推進。
推動降費減負服務民生。為確保與訴訟退費等相關工作協調,一方面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或有特殊困難的當事人,公證機構可參照法院訴調案件訴訟費收費標準與減免條件收取公證服務費;另一方面對標的額1萬元以下案件收費100元,對標的額10萬元以下案件,由原有的按標的額區(qū)間收費全部變?yōu)?00元標準,這一收費標準遠低于訴訟費用,大大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僅2018年9月至12月,有61件150余人選擇了訴前公證這種解紛方式,少交、減免訴訟費20余萬元。